陈凯:建中国人的精神祠堂

http://www.sina.com.cn 2014/12/25 中国慈善家

   

    遗嘱库可以成为中国人家庭传承的博物馆,500年后,当所有人进入城市,乡村不复存在的时候,遗嘱库就成为大家追溯祖先的祠堂

陈凯最近很忙,他做演讲、接受采访,目的就是劝人们在有生之年,趁身体还好,赶紧立份遗嘱。

    20133月,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理事长陈凯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遗嘱库,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的遗嘱登记和保管服务,用一整套合乎法律规定的程序,确保遗嘱的真实性。目前,登记中心预约的老人已经排到了2016年。

   在此之前,陈凯是一名成功的商业律师。2007年开始进入被称为死亡沙漠的继承法领域。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是因为这个领域不被社会关注,相关的法律服务和研究都比较薄弱,相关案件占民事案件不到4%,但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纠纷却特别多。

  陈凯认为,中国还是人情社会,走向法庭的还是很少一部分。90%的案件通过调解解决,但调解过程中会有很多波折。这种纠纷对家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不仅破坏这一代的和谐,下几代的联系都会断掉。我始终说这是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采访时,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说,写好遗嘱是对家庭的责任。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他观察到,国外更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应由父母来安排,而中国人觉得,父母的财产天经地义就是儿女的。国外家庭之间的关系更纯粹。遗嘱对国民的心理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遗嘱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人权,这就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陈凯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嘱,只留下一句话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在他大学刚毕业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距离他领第一个月的工资还差6天。如果他再能坚持一段时间,等我领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给他买一份礼物,对他和对我来讲都是不一样的。后来参加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要是父亲在的时候,还能给他一些指导,但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陈凯认为,遗嘱库在用于遗嘱存放的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制定国家政策,比如遗产税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他更为看重的是,遗嘱库可以成为中国人家庭传承的博物馆。500年后,当所有人进入城市,乡村不复存在的时候,遗嘱库就成为大家追溯祖先的祠堂。每个人的祖先可能是普通人,但是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知道他要做这件事,帮他到哥伦比亚大学复印了一份英文版的胡适遗嘱。陈凯记得,其中提到,胡适从大陆离开的时候,有100多箱书籍没有带走,留在北大图书馆。胡适在遗嘱里声明,这些书还是他的,等到北大的自由精神回归的时候,再捐赠给北大。陈凯觉得,每个名人的遗嘱汇聚起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陈凯的微信签名中,有一句《钱氏家训》里的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天下,就会聚拢天下的能量。陈凯说。

  他认为,中华遗嘱库已被大家所关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遗嘱库真正的含义,需要更多的人参与。中华遗嘱库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将免费输出给各个公益机构和老年组织。我希望遗嘱库是个简单纯粹的地方,是值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因此只能由公益机构来做,追求利益将导致公信力缺失。

(责任编辑:DF146)

>>更多

2024年3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2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1月份受赠情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