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遗嘱成为每个人的“家庭宪法”

http://www.sina.com.cn 2017/4/28 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20170417期以《让遗嘱成为每个人的“家庭宪法”》为题,整版报道了中华遗嘱库的相关信息。遗嘱库建设已成为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广泛参与和普遍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人们纷纷忙着扫墓、祭祖。而说起“身后事”,近年来,订立遗嘱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尚绍华就提交了《关于加强、规范遗嘱库建设的提案》,呼吁国家要关心以中华遗嘱库为代表的公益遗嘱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老年人离世后的财产处置和权益保护,让家庭更加和睦。

其实,在此之前,尚绍华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和遗嘱库相关的建议,并一直根据其发展状况和遇到的问题不断对建议的内容进行调整。而多年提案的背后,也离不开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凯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提前立遗嘱,才是对活着的人的爱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华遗嘱库,每天都要迎来上百位前来咨询和订立遗嘱的老人,68岁的王秀珠(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秀珠很早就预约了中华遗嘱库的遗嘱登记和保管服务。虽然对于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老人来说,遗嘱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但王秀珠却因为自身的经历,不但不避讳谈起遗嘱,反而主动要求订立遗嘱。

几年前,王秀珠的独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为了继承儿子留下的房产和财产,王秀珠和老伴跑了很多地方、走了很多程序,才办妥了相关手续。3年前,王秀珠的老伴又因病去世,去世前,甚至连银行存款的密码都还没来得及告知。“家里的钱一直都是我老伴管着,他走时我不在他身边,他又没有遗嘱,而且当时我手头的现金都用来给他买药了,我甚至连火化费都拿不出来。”王秀珠说,之前继承儿子财产的过程让她觉得身心俱疲,而且时间漫长,这次老伴存在银行的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出来。

在两次和“继承权”进行“拉锯战”的过程中,王秀珠了解到:其实,如果儿子和老伴生前订立过遗嘱,对财产的分割甚至银行卡的密码做出了说明,事情就简单多了。“以前怎么会想到立遗嘱啊,大家忌讳还来不及呢。可现在我明白了,提前立遗嘱,交代好身后事,才是对活着的人的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王秀珠在看到中华遗嘱库的宣传材料后,很快就进行了预约。“我儿子虽然去世了,但儿媳改嫁后仍旧对我很好,我以后想把财产留给她。但按照《继承法》,她并不是法定继承人,所以我现在把遗嘱立好,省的将来再有纠纷。”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王秀珠这样的老人,选择通过订立遗嘱来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中华遗嘱库的登记中心,常能看到穿着非常正式的老人来这里进行遗嘱订立。订立完成后,许多老人还要拿着遗嘱证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因为在这些老人看来,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仪式,也是一个郑重的决定。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目前已保存了5万多份遗嘱,为7万人提供了咨询服务,并且还有3万多人已预约并等待订立遗嘱。在5万多份遗嘱中,已有400多份在老人去世后被提取,其中涉及法律诉讼的遗嘱,也都被认定为真实有效,并得到了圆满解决。

树立依法治家的理念,让遗嘱被更多人接纳

作为一家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的公益机构,中华遗嘱库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的主任,陈凯更是见证了遗嘱库从无到有,以及人们对遗嘱认识转变的全过程。

2007年,以律师身份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陈凯偶然间和当地的同行聊起了当时广受关注的“侯耀文遗产案”。案件中的情形让澳大利亚律师很是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像侯耀文这样的名人居然会没有遗嘱。也正是从那时起,陈凯开始深入研究遗嘱和继承安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人没有立遗嘱的习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遗嘱进入家庭、‘依法治家’,让遗嘱成为每个人的‘家庭宪法’,已是大势所趋。”经过几年的思考和研究后,陈凯认为,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将订立遗嘱的理念推广给国人,将是推动人们主动订立遗嘱的最好契机。于是,在借鉴了新加坡的遗嘱登记制度后,陈凯开始提出建立中华遗嘱库的想法。

20133月,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正式启动。遗嘱库面向老年人进行免费服务:凡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填写申请表后,可以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开个登记中心先做试点。因为担心没有人来会冷场,遗嘱库开张前,还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陈凯介绍说,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中华遗嘱库开门的第一天,工作人员就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办公室被前来登记的老人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老人转了几趟车专程找来。只前三天,现场预约的老人加起来就有600多人。有的老人甚至因打不进遗嘱库的电话而投诉到市长热线。

遗嘱库受到追捧,这让陈凯很是振奋。“我们中国人总是会把遗嘱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会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所以让中国人立一份遗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遗嘱只是解决死亡后可能产生风险的预案,就像买保险。中华遗嘱库带来的将是一场有关生死的观念革命。”陈凯说:“遗嘱关系的不仅仅是财产问题,更多的是国民心理、生命教育和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所幸,中华遗嘱库成立4年来,陈凯看到了其中的改变。“首先是理念的变化和进步。”陈凯说起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刚开始我们在一些地方办活动,酒店的大堂经理会让我们把遗嘱库的牌子放到角落里,生怕来往的客人有意见。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

另外,陈凯谈到,全社会对遗嘱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从开始的立遗嘱防止家庭纠纷,到立遗嘱保护财产,遗嘱库的存在正在慢慢改变着人们对遗嘱的印象。“希望将来人们立遗嘱,更多的出发点,是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爱。”

政协委员:希望能加强、规范遗嘱库建设

如今,除北京的登记中心外,中华遗嘱库还在全国的3个省市开设了分库。但大量的需求让陈凯意识到,我国的遗嘱服务能力,远跑不过中国的老龄化水平。因此,能有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进来、对接起来,把遗嘱服务推向全国各地,就成了陈凯最大的愿望。“目前,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让我们和地方的对接工作更加顺利。”陈凯说。

为了使公益遗嘱服务项目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几年来,除了自己积极献计出力,陈凯还找到了同样关心遗嘱库建设、且同为民盟盟员的全国政协委员尚绍华,希望她能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相关问题建言。

对于陈凯所做的工作,尚绍华觉得很有意义。“不同于几十年前,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同时,经过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的以房产为代表的私有财产价值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遗产纠纷也越来越多。”尚绍华说,近年来,不仅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各地老年人要求建立遗嘱库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不断有老年人向媒体表示希望当地早日建立遗嘱库,山西省老龄办甚至提出了要在每个县市建立遗嘱库的计划。“所以,我非常愿意为遗嘱库的建设建言、出力。”

在今年的提案中,除了参考陈凯提到的问题和建议,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遗嘱库,尚绍华也有自己的思考。“遗嘱的订立和保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作为订立和保管遗嘱的平台,遗嘱库的建立远比成立一个公司、企业要复杂得多,其公信力也必须得到保证。”尚绍华认为,遗嘱库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强、持续性长、涉及面广的公共服务,既与民生有关,也与稳定有关,因此,应当确保其本身的安全稳定。同时,为了提高推广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有必要由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建设,使其更为规范。

针对这一情况,尚绍华提出:目前,中华遗嘱库提供的公益服务得到了社会和老人的广泛认可,因此,建议由全国老龄办协调,老龄部门与中华遗嘱库对接,中华遗嘱库提供成熟的运作经验,规范的遗嘱范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保密措施,为各地老人提供免费遗嘱服务。“同时,应由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牵头,组织专家研讨并起草遗嘱库服务标准和遗嘱库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建立遗嘱库公共服务。”

除了尚绍华,近年来,民盟、台盟、致公党等民主党派也纷纷对推广遗嘱库服务提出建议。在云南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台盟云南省委员会曾提出建立云南遗嘱库的集体提案。民盟中央长期支持中华遗嘱库建设,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就曾提出《关于扶持中华遗嘱库,确保“老有所安”》的提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也提出了建立台胞台属遗嘱库的建议。可以说,遗嘱库建设已成为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广泛参与和普遍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奚冬琪

>>更多

2024年3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2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1月份受赠情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