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尊严:是美满句点,更是幸福的留言

http://www.sina.com.cn 2018/4/23 本站原创

曾经:遗嘱是他们心中的忌讳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坐落在西交民巷的一座不起眼的平房里,灰色的外墙,仅仅百余平米的空间。

2013年,中华遗嘱库项目正式启动。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主任尹艳贺回忆,当时由于接待能力有限,在门外等待的队伍会蜿蜒至上百米,一些心急的老人甚至会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拨打政府部门的投诉电话。

在尹艳贺刚入职时,前来办理遗嘱的老人,甚至都还不愿意听到“去世”、“死后”等字眼。“你说什么呢!”一些对词语比较敏感的老人,甚至会因此对工作人员发怒。这让尹艳贺和同事颇为挠头,毕竟谈到遗嘱,免不了会提及身后事。

为了照顾老人的情绪,他们便只能小心翼翼地斟酌着字句与老人交流,沟通的难度很大。一些老人在大厅书写遗嘱时,还会一边写一边抹泪,就像马上就要离世一般。

现在:是他们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仪式

五年过去了,尹艳贺也见证了老人们心态的变化。有些老人经历了几年的观望后,终于下决心带着保存了多年的泛黄报纸,前来订立遗嘱。

在这间不大的小平房里,每天都有十余名老人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对身后事的安排。老人们坐在桌前,用手指指着工作人员为她打印出来的遗嘱草稿,在空白纸上将遗嘱亲笔抄写出来。

不过别看仅仅是几百字的遗嘱抄写,对老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不是件容易事。

“哎呀,我又抄串行了。”一位大妈一拍大腿。

“叔叔,您这儿少抄了一段话。”工作人员无奈地看向老人。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

尹艳贺介绍,为了保证遗嘱的真实有效,遗嘱库规定,一旦一页纸上抄写错误超过5处或遗漏主要内容,整页纸就要全部作废,重新抄写。单单是写遗嘱这一步,有些老人就要花上三四个小时。

这些看上去繁琐得近乎苛刻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遗嘱的真实有效。

尹艳贺坦言,年龄越大的老人,他们接待起来越吃力,简简单单的一个签字,都可能要沟通上三五分钟,但为了遗嘱的效力,他们必须一丝不苟。

 

尹艳贺说,一些老人来立遗嘱时还会穿着得庄重正式,像是要去参加一场重要的仪式。有的老人在办完全部手续后,还会和工作人员来一张合影,作为纪念。

意义:晚年的尊严,将保障他们人生美满的句点

在面临家庭变故和冲突时,也有老人不再一味忍让儿女的要求,而是选择使用遗嘱作为武器,利用这的文件,维护自己的晚年尊严。

去年年底,一对再婚的老夫妻来到遗嘱库。他们考虑到子女的心情,选择在各自的子女分别成年后再婚,但没想到,大爷的女儿仍然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女儿表示,既然父亲为她找了后妈,以后父亲房子的归属就变得复杂,她逼迫父亲将房子立刻过户到她名下,否则便不同意二老再婚。大爷显然不能接受女儿的要求,但在被拒绝后,女儿却开始使用各种极端手段,骚扰大爷大妈的生活。面临种种无理威胁,老两口再也不能忍让下去了,大爷坚决要求订立遗嘱,将自己名下的房屋全部交由大妈的儿子继承,不给亲生女儿任何份额。

“我们都建议老人,不要用利益来考验亲情。”
尹艳贺见到了太多背负着压力的老人,很多老人说起自己家中不孝的子女,忍不住落泪,甚至曾有老人背着子女订立了遗嘱,直到去世后子女发现,便来到遗嘱库闹事。

“对于一些老人来说,遗嘱是维护他们晚年尊严的最后一道屏障。”

幸福留言: 留下尊严,诉说心声,让爱永存

订立遗嘱不仅是处理身后遗产,老人也希望将自己对亲人的嘱托和祝福留下来。清明节前夕,中华遗嘱库启动了“幸福留言”服务。邀请前来拟订遗嘱的老人写下希望留给亲人的“最后心声”,投递到绿色的慢递邮筒中。这份留言会在他们去世后和遗嘱一同交到家人的手中。

亲爱的:

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彼此只好见一天算一天是了。假若我比你早走一步,不要哭。我去天堂是好事。人总是要走的。如果我想您了,我会回家看你的。

亲爱的,在我还能说话之前,就让我多喊您几声吧……

我立遗嘱不仅是做好财产分配,防范财产纠纷,更是希望家人能和睦,家风能传承,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幸福。

家人如面:

人的一生,犹如四季轮转,树木落叶,即使我一朝离开,亦不需过度悲伤,就当我来世上旅行一番,回到出发点而已!

我身后,希望能够将角膜留给需要的人,不要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后洒进大海,让我继续下一程的旅途。

期望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后来者肯定超越前人,生活过得更幸福惬意!

行动,就在当下。

对自己百年之后的安排,来自北京的李大爷也打算写在遗嘱上:如果有可能,死后按照北京市绿色殡葬服务下葬,不做遗体美容,不立碑,既节约土地资源,也能利于环保。

“那些(仪式)都是给后人看的,没用。”李大爷爽朗地笑着,“活着的时候有孝心、爱心,比什么都强。”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四年来,认为一定要订立遗嘱的人群比例则从12.4%上升至43.22%

“以前大家的想法是,遗嘱临终遗言,是要在老人快要离世,召集全家在床边才说的。但现在大家都逐渐明白,越早立遗嘱越好。”尹艳贺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苏雅

>>更多

2024年3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2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1月份受赠情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