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报》:遗产和亲情,为何水火不容

http://www.sina.com.cn 2019/4/28 本站原创
原文载于《中国家庭报》2019年3月28日11版   记者魏江翰


遗产和亲情,为何水火不容

   3月21日,首届中国遗嘱与遗产继承论坛在北京召开,向社会发布《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人,新增859万人。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2015年全国继承纠纷类一审案件为12119件,而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22772件,其中超8成源于当事人没设立遗嘱,或遗嘱不规范。
    伴随社会发展,更多人开始意识到遗嘱对于传承家族财产,避免家庭纠纷的重要价值。
有的遗嘱竟被写在羊皮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翟晶敏分享了一组统计数据:受理的遗产纠纷案件中,73%没有遗嘱。有遗嘱的案件中超过30%的遗嘱被判无效。
   记者了解到,法律规定,遗嘱应属以下5种遗嘱形式之一,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对此,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民六庭副庭长刘洋表示,司法实践中,打印遗嘱、录像遗嘱、夫妻共同遗嘱屡屡出现。有些老人留下的遗嘱虽然符合法律规定,却也存在缺少签字、缺少见证、表述有歧义等问题。
   遗嘱不规范,带来种种问题。
   “多年前,我曾审理过一起遗产纠纷案,遗嘱竟然写在了一张羊皮上,从直观上看,感觉其真实性很强。羊皮上的每个文字都很清晰,且在动物毛皮上书写,很难作伪、涂改。可没有其他佐证,很难判断其法律效力,这让我们在审理过程中大费周折,最终还是认定了遗嘱效力。”刘洋说。
独生子女父母是立遗嘱“主力军”
   《白皮书》中的一组数据引起记者关注:在调查涉及的127968份遗嘱中,有60911份遗嘱由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占总遗嘱数量47.6%。有2-3名子女的立遗嘱人占比为43.41%。3名子女以上和无子女的立遗嘱人分别占比8.38%和0.31%。
   独生子女的父母更愿立遗嘱,对此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这是观念变化的结果。此前人们认为遗嘱是为防子女争夺财产,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遗嘱。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发现,遗嘱不只是能防范纠纷,还能避免家庭财产损失。
   2015年,父母去世的独生女小丽本想把父母名下房产过户给自己,不料父亲去世时奶奶仍在世,父亲没有遗嘱,导致父亲财产一部分由奶奶继承,奶奶不久后去世,其继承的财产又由小丽父亲的兄弟姐妹转继承。最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小丽只能继承父母房产的八分之七,剩下的八分之一由小丽的姑姑和叔伯们继承。
   陈凯说,统计标明,有11.79 %的人立遗嘱的原因是防止子女离婚导致家庭财产流失。这项数据表明,人们保护家庭财产的意识有所增强。
遗嘱也可以“分类讨论”
   资料显示,我国立遗嘱人在遗产分配上,子女是主要继承人。近5年间,子女作为继承人的遗嘱占总体的55%;但同时,“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比例逐年上升。来咨询的几位老人都提到这一问题。
   一位老人表示:“房子是我和老伴儿一起辛辛苦苦挣下的,得我俩人都走了,才能给儿子。”
   “万一我先走了,他要是再找一个我没意见,现在都追求生活质量,”一位姓李的女士对老伴再婚的事儿显得很豁达,但一提到房产就开始有些含糊了,“但房子必须得全给我们的孩子。”
   陈凯认为,许多老人希望将遗产赠与子女,又担心老伴居住受影响,此外,担心老伴再婚后房产流失。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这一需求实现难度较大。因为遗嘱不能剥夺配偶再婚的自由,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能限制继承后的财产的转让。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原主任高传捷表示,随着遗嘱信托在中国逐步发展,人们将能更自由、安全地处置遗产。遗嘱信托指当事人以遗嘱的形式将遗产委托给信托机构,遗嘱中写清信托后遗产如何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遗嘱信托与普通遗嘱最大的区别在于,委托人死亡后遗嘱信托契约才生效,它帮助立遗嘱人采取不同方式处置遗产。
   高传捷说,全北京第一份使用遗嘱信托的是一位老年妇女,她将自己的遗产直接赠与未成年的孙子女,写明用于支持其接受高等教育、留学深造、创业等用途。若其不争气,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创业,这份遗产将捐赠公益事业。
   

>>更多

2024年3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2月份受赠情况
2024年1月份受赠情况

>>更多